一、年检维修标准流程
信息登记与初步检查
填写原始信息记录单,记录灭火器型号、出厂日期等信息。
目测检查瓶体外观(锈蚀、变形)、名牌清晰度、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,确认是否达到报废标准(如瓶体火烧、变形>1/3表面积需报废)。
安全拆卸与泄压
通过平头阀缓慢泄压,确保瓶内无压力后拆卸阀门,避免残余压力引发危险。
灭火剂回收与瓶体处理
专用设备回收干粉或液体灭火剂,防止环境污染;不同灭火剂需分开处理,禁止混装。
瓶体清洗后烘干,确保内部干燥(非水基型灭火器必需)。
关键部件检测与更换
受压部件水压试验:筒体、贮气瓶逐个进行水压试验,测试承压能力(二氧化碳瓶需额外检测残变形率)。
零件更换:
变形/老化的密封圈、喷嘴、喷射软管必须更换;
压力指示器误差超标或损伤需更换;
所有零件必须使用原厂或认证配件。
重新充装与气密性测试
按标准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(如氮气),逐具复称确认充装量。
充装后平放进行气密试验,检测是否泄漏(保压时间≥30秒)。
总装与标识
组装合格部件,称重核对总质量。
粘贴新版维修合格证(含维修日期、机构信息),更新维修记录单。
二、关键注意事项
安全操作规范
拆卸前必须确认瓶内无压力,维修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(防尘面具、手套)。
水压试验时,残余灭火剂需倒入专用废液罐,避免混合污染。
报废判定标准
年限要求:干粉灭火器满10年、二氧化碳满12年强制报废;干粉出厂满5年(首次维修后每2年需维修)。
瓶体缺陷:锈蚀面积>10%、严重变形、器头裂纹、结构损坏(如压把变形)。
周期与送修要求
干粉灭火器首次维修为出厂后3年,后续每2年维修一次;环境恶劣(高温、潮湿)需缩短周期。
单次送修量不得超过区域灭火器总量的1/4,避免影响消防备用。
日常自检要点
月检: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区、保险销是否完好、喷嘴是否堵塞。
年检: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密封性(二氧化碳泄漏率>3%即报废)、驱动气体压力。
三、不同类型灭火器特殊要求
类型 维修周期 报废年限 特殊检测项
干粉灭火器 出厂3年首检,后续每2年 10年 残余干粉含水量检测
水基灭火器 出厂3年首检,后续每1年 6年 防冻液有效性测试
二氧化碳灭火器 出厂5年首检,后续每2年 12年 瓶体残变形率、泄漏率